所在地 青海西宁

院校隶属青海省教育厅

创建时间1949年

男女比例 45:55

博士点个数3个

硕士点个数85个

加入对比
学校简介

青 海 民 族 大 学  简 介

( http://www.qhmu.edu.cn )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青海省建立最早的高校,是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近年来,学校经历了两次大的结构布局调整,2002年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质性整合到我校,2005年青海省铁路高级技工学校移交我校。2009年,与北京工业大学正式签订对口交流协议。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教育部确定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

学校现有21个学院、3个直属教学系部,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等门类。经教育部批准自2014年开始,我校与天津大学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和培养博士生。有56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有13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建设课程、9个省级科研机构和16个校级科研机构。

全校共有1118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650人,终身教授6名,教授、研究员163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71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53人。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31个民族的12574名学生在校学习,与天津大学联合博士生12名,硕士研究生1334名。截止目前,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8.2万余名各民族合格人才。

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34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233项。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青海民族研究》跻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核心期刊行列。

学校占地面积949.5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8亿元;图书总数133万余册,其中汉、藏文四个版本的大藏经4套。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外国留学生定点教育单位,目前有留学生200余人。学校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美国富特海斯州立大学、韩国韩南大学、苏丹国际非洲大学等国外大学和台湾勤益科技大学、佛光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等院校有合作交流。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四中、五中全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实力,为把学校早日建成青藏高原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截止2016年5月24日)

展开查看全部
通讯地址
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
联系电话
校办公室:0971-8804619 招生与就业工作部:0971-8808501 8800204
独立卫生间:
寝室人数:
空调:
食堂数量:
食堂
住宿
学校为新生提供不同档次的公寓,收费严格按青海省物价局审批的标准执行。
专业级差:
投档比例:
录取规则
录取规则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8-06-20 15:37

录取批次的安排

录 取 规 则

1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 学校录取按志愿优先的原则,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一般本科为120%,高职(高专)为100%;专业录取按分数优先的原则,将调档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录取和安排专业。已录取的考生,入校后还可按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调整专业。
3 我校承认考生所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办规定的各项优惠、照顾和加分政策。
4 民族比例不限(民族预科班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民族语言类专业只招收用民族语言类(藏文、蒙文)答卷的考生。
5 艺术类、体育类、师范类专业提前录取,其余各专业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相应批次录取。
6 艺术类专业按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的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7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录取按(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占30%)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8 2011年我校新增10个大类招生专业,分别是 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贸易)、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公共管理类(含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气信息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类(财会类含会计学、财务管理类)、藏语言文学(含藏语言文学师范类、政史地师范类、藏汉翻译、汉文文秘、藏英方向)、汉语言文学(含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秘)、英语(含旅游英语、英语师范类、英语翻译)、蒙古语言文学(含蒙古文化、双语文秘)等。新生将实行宽口径分流培养,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学科大类统一学习规定的基础平台课程,取得规定学分后,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志愿选择专业方向,于第三学期初分流到相应的专业继续学习。目前共有27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列入10个大类招生。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艺术类专业按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的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本科专业
[工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运输
  • 交通工程
  • 生物工程
[教育学 ]
  • 学前教育
  • 小学教育
  • 体育学类
  • 体育教育
  • 运动训练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秘书学
  • 英语
  • 阿拉伯语
  • 日语
  • 蒙古语
  • 广播电视学
[法学]
  • 法学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社会工作
  • 思想政治教育
  • 法学
[理学]
  • 数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应用化学
  • 统计学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
  • 行政管理
  • 土地资源管理
  • 电子商务
  • 旅游管理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艺术学]
  • 音乐学
  •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专业
[交通运输大类]
  • 铁道机车车辆
[制造大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
[医学]
  • 药学
[医药卫生大类]
  • 药学
[文化教育大类]
  • 应用心理学
[理学]
  • 应用心理学
百度百科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知乎评价

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