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陕西西安

院校隶属教育部

创建时间1934年

男女比例 38:62

博士点个数71个

硕士点个数105个

加入对比
学校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建校80余年来,学校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事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辉煌业绩。合校以来,学校不断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和深化科教体制改革,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学校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设有26个学院(系、所、部)和研究生院,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居US.NEWS学科排名全球第30位;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8个学科进入ESI前1%。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6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45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7人,青年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1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青年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4人。

  学校从193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农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农科(第三级)专业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支,教育部创新团队6支。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925人,各类在校研究生9683人,其中博士生2289人。学校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万余名,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

  合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其中主持完成1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7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2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94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3317篇。现有8家农、林、水专业陕西省一级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进入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世界上49个国家近200所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其中14所大学全球排名前100名,年均1000名国(境)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现有“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11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西北农林-霍恩海姆中德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际联合苹果研究中心”“兽用生物制品与新兽药研究国际合作基地”等3个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植物病理学”“旱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作物抗病育种与遗传改良”等3个教育部“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倡议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吸引了沿线17个国家8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其中。“十一五”以来,先后公派1640名学生出国留学。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在校外国留学生298人。

  学校校园面积5657.21亩,建筑面积155.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6.23亿元,其中设备总值13.11亿元人民币,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264.65万册,电子图书197.86万册。学校校园布局和谐统一,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显著,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

  进入新时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栏目内容由党委校长办公室负责维护 数据更新至2020年3月)

展开查看全部
通讯地址
陕西省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
联系电话
029-87091406,87091407
校园环境

地理位置

学校所在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陕西省西安市和宝鸡市之间,有陇海铁路、西宝高铁和西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西安市和宝鸡市均在80公里左右,距咸阳国际机场不到百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她东临西安、咸阳旅游圈,西依佛教圣地法门寺,南靠太白山、楼观台,北有一代女皇武则天之陵墓 -- 乾陵,旅游线路均在百公里以内。

自然环境

杨凌示范区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她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南临渭河与秦岭,环境优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全国著名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风景区,被誉为“中国农科城”和“绿色生态城”。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000余亩,布局和谐统一,四季风景秀美,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学校校园与杨凌城区相互交融,“校在城中,城在校中”,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是青年学子静心学习,潜心研究的理想之地。

独立卫生间:
寝室人数:
空调:
食堂数量:
食堂

学生食堂宽畅明亮、干净卫生,饭菜质量可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口味。

学生食堂

住宿

宿舍分 6 人间和 4 人间,基本上全是新楼。住宿区环境优美,学生人均住宿面积居全国高校前列,公寓化管理、设施齐全,冬天有暖气 , 配备有互联网接口、电话、衣柜、书架等设施。

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区

专业级差:
投档比例:
录取规则
录取规则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8-06-09 10:46

录取批次的安排

★艺术类专业和生命科学基地班在提前批录取;其它本科专业在本科一批录取。

录取原则:

第七条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遵循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八条 学校调档比例控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的120%以内;执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档比例控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的110%左右。执行顺序志愿的省份,按志愿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其他省份按照省级招生机构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学校对符合教育部政策性加分或降分的考生按投档分数录取和确定专业。

第十条 对同批进档考生专业确定:设专业级差确定专业,专业级差总分控制在5分以内。

内蒙古考生按专业志愿清的录取原则确定专业。

江苏省的考生,文史类专业选测科目为历史,理工类专业选测科目为物理,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必须达到AB级。对进档的考生按照“先分数后等级”的原则进行排序,按专业级差确定专业,专业级差总分控制在5分以内。

第十一条 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生、少数民族预科班、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等类型的招生计划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录取。被录取为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的考生,入校报到时必须签订“定向西藏就业协议书”。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转学,不转专业,与其他学生同等享受奖助学金政策。

第十二条 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文艺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及艺术类专业(环境设计)录取等特殊类招生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及我校2013年已公布的相关简章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英语专业限 英语语种考生报考,单科成绩不低于该科满分的70%,同时需要参加由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其他专业外语语种不限。

第十四条 各专业录取男女比例不限。

第十五条 各专业考生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生命科学类“创新实验班”在2013级新生中择优选拔,计划选拔60名。选拔办法:①高考成绩高出本省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50分以上的自主选拔录取的理工类考生,入校后可自愿申请,经审核后进入创新实验班学习;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达到高考满分的70%且高出本省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50分以上、英语单科高考成绩达到110分的理工类考生,入学后可自愿申请,经审核后进入创新实验班学习(江苏省考生高出本省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30分以上,英语单科高考成绩达到该科满分的70%);③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达到本省高考满分的70%且高出本省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30分以上、英语单科高考成绩达到110分的理工类考生(江苏省考生高出本省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15分以上,英语单科高考成绩达到该科满分的70%),入学后可申请参加复试选拔,择优录取后进入创新实验班学习。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陕西省考生录取原则:高考文化考试成绩和省艺术类专业统考成绩达到陕西省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控制线后,按陕西省艺术类专业统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按计划录取。

非陕西省考生:考生必须在取得省级专业课统考本科合格证的基础上再获得我校艺术类专业课考试合格证,同时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的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先将高考文化课总分、校考专业课总分折算成百分制,再按折算后的文化课成绩× 40% 和校考专业课成绩× 60% 相加,按相加后的成绩分省排名,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按计划录取。

加分政策

加分政策

学校执行 教育部公布的加分条件 各省自行规定的加分我校不予执行。 学校对政策性加分考生以加分后成绩录取。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和对应届生录取政策相同。

转专业的实施办法

转专业的条件

学生一般应在所录取专业完成学业,有下列情况之一可在入校一学年后申请转专业:

A .经学校考核认定,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后更能发挥其专长的;

B .学生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其他专业学习的;

C .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或非本人原因,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的;

D .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

②转专业的时间、程序

学生可在每年四月份根据各学院(系)计划接受转入学生的名额数,向自己所在学院(系)提出书面申请,经转入学院(系)考核,按下列程序批准,方可转专业:

A .学生在学院(系)范围内转换专业,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学院(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

B .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跨学院(系)转换专业,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学院(系)同意并推荐,拟转入学院(系)同意,由教务处审核,报主管校长批准;

C .学校于六月底前公布同意转专业学生名单。

其它

各省级招办依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来源计划为准向社会公布我校在所在省的招生计划。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进行全面复查。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对未经同意逾期2周不报到的已录取考生,视其自行放弃入学资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结果通过学校招生网公布,网址 http://www.nwsuaf.edu.cn/zhshw/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形成了完善的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包括专业奖学金、社会专项奖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保证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政编码:712100
咨询电话:029-87091406 87091407 87091408 87091409 87091410
E-mail: zhaoshb@nwsuaf.edu.cn
网 址: http://www.nwsuaf.edu.cn/zhshw/
本科专业
[农学]
  • 农学
  • 园艺
  • 植物保护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动物科学
  • 动物医学
  • 林学
  • 草业科学
  • 水产养殖学
  • 园林
  • 农学
[工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车辆工程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制药工程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农业水利工程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林产化工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
  • 资源环境科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风景园林
  • 生物工程
[文学 ]
  • 英语
[法学]
  • 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 法学
[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化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地理信息科学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技术
[管理学]
  • 土地资源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 农林经济管理
  • 会计学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学]
  • 经济学
  • 金融学
  • 保险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艺术学]
  • 环境设计
专科专业
[财经大类]
  • 电子商务
百度百科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知乎评价

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