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要从事全日制高职教育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及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等,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和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现有西校区(青岛市黄岛区)、南校区(青岛市市南区)和中校区(青岛市市北区)三个校区,占地 54 万平方米,教职工 775 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 9189 人,每年完成各类培训近 20 万人时。设有海尔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生物化工学院、旅游与国际学院、物流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 7 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控制在 30 个左右,其中机电一体化、商务管理(家电)、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软件技术、服装设计和市场营销(啤酒)、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 9 个专业是国家重点专业。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和国家首批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基地。与海尔集团等 216 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216 个。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开辟 20 个海外实训基地。拥有法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新西兰 5 个海外校友会。
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贯彻 “ 教&学以致用 ” 办学理念,秉持 “ 修能、致用 ” 院训,创立 “ 实境耦合 ” 人才培养模式,弘扬 “ 卓越、唯是、协同、学习 ” 学院精神。形成了 “ 五基流程 ” 、 “ 三化标准 ” 以及大学生 “ 三创 ” 平台等教学或育人模式改革成果。试行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院内二级管理体制。按岗位群设课,突出实践教学,实行等级制考核和 “ 三证书 ” 制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与大企业合作战略,与海尔集团、青啤公司、海信集团、联想集团等知名企业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创建了海尔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等,校企选拔的 101 名学生作为奥运技术工程师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技术服务工作。树立 “ 学院永远深爱着自己的学生 ” 的思想,将学生从业率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第一指标, “ 以就业为导向 ” 融入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了 “ 青岛市人才市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分市场 ” ,实现了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就业率稳定在 98% 以上。学院与 16 个国家和地区的 55 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广泛开展社会服务,与海尔集团共建的 “ 海尔星级服务中心 ” 培训员工 10600 人,其中包括来自 18 个国家的全球经销商 178 人。通过青岛市继续教育基地为社会培训各类非学历教育人员累计 3 万人,开设山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等多条心理咨询热线。与 11 所中西部高职院校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学院在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先后成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首届 “ 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 获得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 2 项,省级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获得“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是中国环境状况最好的城市之一。
青岛是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是中国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和 8 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拥有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
青岛城市建设和发展目标: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最具发展力、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 航空服务
- 商检技术
- 人力资源管理
- 数控技术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环境艺术设计
- 应用韩语
- 商务日语
- 旅游日语
- 音乐教育
- 学前教育
- 旅游管理
- 酒店管理
- 休闲服务与管理
- 制冷与空调技术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应用化工技术
- 生物制药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软件技术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应用电子技术
- 艺术设计
- 影视动画
- 会计
- 国际商务
- 市场营销
- 电子商务
- 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
-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