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31个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63876人,其中本科生13129人、硕士研究生14937人、博士研究生6996人、外国留学生3205人。全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本科专业8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12个,江苏省工程中心10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1个。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次(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1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0人、讲座教授25人、“青年长江学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13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91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98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 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整体提高原创科研能力与水平,将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余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将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气神和朴茂平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一个南大”的指示精神,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为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据截止日期:2019年11月30日)
南京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大学,坐落在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六朝 古都南京 , 现有仙林、鼓楼、浦口三个校区,占地 5000余亩 。
南京大学 鼓楼校区 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鼓楼,南距全国著名的新街口商业区约1公里,东距珠江路电子一条街约1公里,从南京火车站至鼓楼校区约20分钟。
校园景观 |
|
|
|
|
北大楼-冬 |
|
![]() |
|
|
|
|
|
秋韵 |
|
![]() |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位于南京市东北部栖霞区,南京市总体规划中“一城三区”之一——仙林新市区的仙林大学城高教园区内。仙林新市区以发展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远景规划人口60万。仙林大学城西靠紫金山,北依栖霞山,东达宝华山、汤山,南临青龙山,为几大名胜风景区所环抱。区内山水资源丰富,南京市环保局评估结果显示,区内的大气、水质、噪音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旅游区标准,是全市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2006年奠基,2009年正式启用。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目前在校区的本硕博学生约34580人。
新校区新风貌
午后
南京大学 浦口校区 ,坐落于南京珍珠泉风景区的龙王山脚下,面对长江,东接宁连、宁通高速公路,西邻宁合等国道,毗邻南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与鼓楼校区相距18公里。一九八七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南京大学开始征地建设浦口校区,一九九三年九月,浦口校区开始接纳第 一届新生。浦口校区现有占地2848亩,各类建筑设施 约19.63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0000余人。浦口校区的建设为南京大学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办学空间,它与鼓楼校区形成隔江并峙,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请单击此处浏览浦口校园景观 。
翠环星耀
|
|
|
- 临床医学类
- 临床医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
- 哲学
- 哲学
- 材料类
- 电子信息类
- 自动化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英语
- 俄语
- 德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 日语
- 朝鲜语
- 新闻传播学类
- 法学类
- 法学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社会学类
- 法学
- 数学类
- 物理学类
- 化学类
- 天文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大气科学类
- 大气科学
- 生物科学类
- 天文学类
- 地质学类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商管理类
- 公共管理类
- 经济学类
- 戏剧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