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创建于
50
年代初期,最初命名为华东体训班,
1955
年易名为上海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
1960
年扩编为上海体院运动系,文化大革命期间称作上海体育工作大队,
1981
年改名为上海体育学院分院,
1984
年更名为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2007
年
12
月经市政府批准,由成人高校转型组建为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改为现名。
学院占地
320
多亩,拥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
27
个,教学楼
3
幢,以及语音教室、电化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各类型现代化的多功能辅助教室。学院下辖本部、莘庄、东方绿舟三个校区。
学院的发展宗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人才。自创建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诸如: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郑敏之、曹燕华、王励勤、李小平、吴佳妮、樊迪、杨文意、庄泳、乐靖宜、张爱玲、刘霞、王朋仁、史方静、朱建华等。特别是,我院篮球优秀运动员姚明,作为状元秀加盟美国
NBA
,不但是中国第一,更为学院的发展添上了绚丽的一笔。我院跨栏名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被人誉为
“
上海的速度
”
。
同时,自成立以来,学院秉承严谨治学的办学风格,对教学各环节严格把关、严格要求,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一定体育职业技能的高等体育适用性人才。这些毕业生现都活跃在政府部门、体育训练单位、体育管理单位、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健身场馆的管理、服务、教学岗位上。特别是自
1999
年招收第一届成人高等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全日制班学生以来,每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
80%
以上。这些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上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院拥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分不开的。目前我院拥有
237
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
7
人,副高职称的
67
人
,
中级职称的
105
人。这都为我院不断培养出在体育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健儿和受广大用人单位欢迎的体育适用性人才提供了保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院转型成为普通高职院校后,将在市委、市府的关心下
,
在市教委、市体育局的领导下,抓住转型的良好契机
,与时俱进、奋发有为,进一步加大投入、抓紧建设,
把学院办成一所指导思想明确,管理水平先进,规章制度健全,师资队伍力量雄厚,训练教学理念领先,科研服务设施完备,竞技运动成绩位居前列,以训练、科研、教学三位一体为管理体制,以集约化管理模式为运行机制,以培养既能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又为学业合格的大学生为目标的竞技体育特色鲜明的一流体育院校。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求真务实,严谨治学,使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成为全国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基地和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
2012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招生简章 2012-04-12 14:08:00
2011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招生简章 2011-04-12 14:28:00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2010年招生章程 2010-04-15 10:56:00
2009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招生章程 2009-04-22 14:11:00
2008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招生章程 2008-05-08 13:58:00
录取批次的安排
1
、我院的招生录取工作执行国家教育部、上海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录取政策,以及本章程公布的有关规定,以考生填报的志愿和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贯彻
"
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
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录取。录取过程中,自觉接受市教育考试院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2
、招生范围:仅上海地区。
3
、院校志愿录取以志愿优先为原则,即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当上海市公布的同批次最低控制线上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录取第二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依次类推。院校志愿不设分数级差。
4
、专业志愿录取以分数优先为原则,即按高分到低分排队,依次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如考生所报志愿均未被录取,服从专业调剂者,根据分数调剂到相应未录满专业;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专业志愿不设分数级差。
5
、我院各专业录取是在专业和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按考生专业和文化考试成绩相加的总成绩,根据考生的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6
、对享受政策照顾考生的录取,按照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制定的政策和录取规定。
7
、报考竞技体育专业的考生需持有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各运动项目中心的运动员注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