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上海

院校隶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创建时间1956年

男女比例 67:33

博士点个数18个

硕士点个数23个

加入对比
学校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 1956 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 1993 年上海中医学院更名为 上海中医药大学 ,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最早升格为大学的院校之一。 2000 年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我校。 2003 年为实施上海市高校布局调整规划,学校整体搬迁至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 张江药谷 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各类在校生有 7400 余人,其中博士生 349 人、硕士生 827 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 4671 人,成人教育 987 人,长期外国留学生 588 人,短期留学生每年 600 余人次,境外学生占本科人数总数达 13.26 %。

学校设有 19 个二级学院及部、中心, 5 所附属医院, 19 家医教研联合体医院, 14 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 9 个研究中心;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15 个博士点, 23 个硕士点, 3 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本、专科专业(方向) 28 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9 个。

1999 年学校顺利通过了首批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水平的评估,现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是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三个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学校还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同时也被上海市列为“十大科普基地”之一。

学校作为最早建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50 年来名医荟萃,人才辈出。首任校长程门雪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近代中国举办中医学专门学校第一人,一大批闻名海上的名医大家纷纷投身于学校的教学和临床工作之中,其中不乏孟河学派、蔡氏妇科、徐氏儿科、顾氏外科的传人。改革开放后,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继承班导师的就有 10 余人,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名中医”中 90 %以上为系统著名专家。在老一辈中医学家的带动下,近年来,学校又有多名中青年学术骨干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其数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领先地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大侠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开查看全部
通讯地址
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联系电话
021-50809644
校园环境

我校于 2003 9 月整体东迁浦东张江。目前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面积(包括生活区) 650 多亩,是我校原零陵校区、东安校区、奉贤校区总面积的 3 倍左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 156800 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新校区东邻金科路,西邻科苑路,北傍吕家浜,南靠蔡伦路,离地铁二号线张江站步行约 20 分钟路程,徐川线、唐川线等公交线路可到达地铁二号线张江站,大桥五线、大桥六线、张南线等公交线路均可直达学校门口。

新校区还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运动设施。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网络接口;配备标准塑胶跑道的体育场、游泳馆、室内体育馆、网球场等运动设施。除教学楼以外,并建有科研实验中心(内有各类先进的科研仪器)、教学实验中心(内有设施一流的模拟医院、全天候开放的各类学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培训条件。新校区将努力建成数字化校园,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并将提供大量的网上教学资源。学生生活区设施较齐全,实行统一社会化管理。

新校还建有一流的图书信息大楼和医史博物馆,我校博物馆也是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成为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2004 年,我校附属医院曙光医院也搬迁至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并将建成上海四大标志性医院之一,为学生的临床实践提供保障。同时,我们将依托张江“药谷”的优势和资源,在浦东形成中医教育、医疗与中药研发基地,与张江高科技园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相结合,发展成为开放性、多元化的学术、信息、人才、技术中心,必将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独立卫生间:
寝室人数:
空调:
食堂数量:
食堂
住宿
学生宿舍为社会化管理模式,四人一间,住宿费每人每学年1500元
-
本科专业
[医学]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中医学
  • 针灸推拿学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中药学
  • 康复治疗学
  • 护理学
[管理学]
  •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专业
[医学]
  • 药学
[医药卫生大类]
  • 医疗美容技术
  • 药学
[生化与药品大类]
  • 中药制药技术
百度百科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知乎评价

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