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原为德国人在沪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及工学堂,1923年正式改名为大学,1927年起即被确立为国立大学,曾是一所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改革开放以后,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和中外(德)文化交流“窗口”的国际性大学。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与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管理。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九大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现代大学。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同济大学素以学风严谨、师资雄厚见长,校友中的两院院士达80多人。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21个: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土木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学院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文法学院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理学院
、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汽车学院
、
传播与艺术学院
、
软件学院
、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
电影学院
、
医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知识产权学院
、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并有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高等技术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网络教育学院
等,还建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
中德学院
、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
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
等。
目前学校共有81个本科专业、140个硕士点、58个博士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各类学生近5万人(其中研究生1万多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各类高级职称者1900多人(含中科院院士5人、工程院院士6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个,
国家重点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9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14个。学校还设有5个附属医院和3个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成为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精神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大学。
同济大学校园占地面积280多公顷,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新启用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地处上海市东北隅,分四个校区: 校本部、沪西校区、沪东校区和沪北校区。 | |
·
四平路校本部
指南
从上海火车站到校本部的交通路线:
出火车站北广场,
乘出租车,从虹桥路上高架环线,往杨浦大桥方向,到四平路出口下高架,右转上四平路,约500米既可进进同济大学正门。
在码头出口前乘55路到同济大学站下,即可进同济大学正门 。
|
校总部景观
|
· 沪西校区 指南
位于上海市西北部的普陀区真南路500号。乘06、62、117、213、323、517、551、562、708、724、727、742、744、750、838、859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校区门口。 |
沪西校区景观
|
·
沪东校区
指南
位于上海市武东路100号,乘537,99,749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校区门口。 |
沪东校区景观
|
· 沪北校区 指南
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1238号,乘920,95,65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校区门口。 |
沪北校区景观
|
- 临床医学
- 口腔医学
- 康复治疗学
- 护理学
- 工程力学
- 工业设计
- 车辆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软件工程
- 测绘工程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风景园林
-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英语
- 德语
- 日语
- 新闻传播学类
- 法学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社会学
- 生物科学类
- 市场营销
- 音乐表演
- 表演
- 广播电视编导
- 动画
- 设计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