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校 概 况
学校坐落在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138号,北校区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学校占地总面积为113.17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0.03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21个学院,文理2个研究院(36个科研所和研究中心),现有本科专业55个,隶属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另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工程管理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现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11个硕士一级学科,57个硕士二级学科,9种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工程硕士设有6个工程领域。有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可覆盖19个二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第三产业发展与创新、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中药学、工商管理;6个国家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商品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经济学;15个省级重点专业:旅游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财政学、经济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管理、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物研究所)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药物研究所、东北亚服务外包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天然抗肿瘤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有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抗肿瘤药物);3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抗肿瘤药物、包装科学与工程技术);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综合实践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财政与税务研究基地);3个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市场与流通经济研究中心、法经济学研究中心、现代商品流通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922人,专任教师1509人,其中教授182人,副教授43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部)级中青年专家1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28人,博士生导师34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学校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兼职教授,常年聘请英、日、俄外国专家,是经国家批准的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
学校一直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学生24000余人。建校60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的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干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建校以来,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50年代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饺子机,为饺子成为中式快餐和产业化做出了贡献;1960年我校的“读、看、论、讲、做、研、写七字一条龙”教学法研究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受到表彰并予推广,光明日报于1960年5月29日报道我校的教学经验;60年代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方法之一“财产收付记账法”,是新中国使用长达30年适用于各行业的会计记账方法;80年代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90年代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所货币金融博物馆,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90年代后期完成的“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及示范工程” 填补了国内商业自动化研究的空白,获国家国内贸易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经管综合实践中心的建设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几年来,学校在法经济学交叉学科、现代流通理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抗肿瘤药物、绿色食品战略管理、食品研发、食品包装新材料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项目等纵向项目812项,各类横向项目179项,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51件,授权95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63项,出版著作361部,发表论文7617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863篇。
学校公开编辑出版《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3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46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开展2+2、3+1+1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项目。与美国中央阿肯色大学、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院校开展本科学生互换交流项目。学校常年聘请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外籍教师及专家在校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学校与国外友好学校之间学术交流频繁,经常举办学术讲座和国际会议。学校连续6年举办国家援外培训项目,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南太平洋地区和独联体共52个国家的学员来校学习和培训。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8-04-28 08:09:00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7-05-03 09:49:00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6-05-19 14:04:00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5-04-03 10:14:00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4-05-28 15:30:00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3-05-17 09:37:00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2-05-14 14:35:00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1-05-09 08:16:00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0-04-19 14:10:00
哈尔滨商业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09年) 2009-04-22 11:32:00
哈尔滨商业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08年) 2008-04-24 08:37:00
录取批次的安排
我校2012年继续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收本科生6000人。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我校设有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招收艺术类考生。该专业设有包装装潢设计方向、平面设计方向、室内设计方向、广告设计方向、城市形象设计五个专业方向,招收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考生,面向黑龙江省、辽宁省、内蒙古区、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安徽省、广东省招生。其中黑龙江省、辽宁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的考生须参加所在地区省级招生部门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考试(统考)并合格,录取时考生文化课考试成绩和专业考试成绩达到所在省(市、自治区)普通高考艺术类本科分数线;内蒙古区、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省的考生须参加所在地区省级招生部门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考试(统考)并合格,同时取得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校考)合格证,录取时考生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普通高考艺术类分数线。上述两种方式对于进档考生我校依据考生志愿及招生计划按其文化课考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择优录取。
加分政策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我校承认各省(直辖市)招生办制定的加分政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转专业的实施办法
其它
- 中药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能源动力类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土木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
- 制药工程
- 油气储运工程
- 包装工程
- 印刷工程
- 环境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烹饪与营养教育
- 生物工程
- 汉语言文学
- 英语
- 俄语
- 商务英语
- 新闻学
- 法学
- 社会工作
- 法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统计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程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会计学
- 财务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审计学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酒店管理
- 旅游管理
- 质量管理工程
- 工业工程
- 物流工程
- 物流管理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行政管理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经济统计学
- 财政学
- 税收学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贸易经济
- 经济学
- 金融工程
- 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投资学
- 药学
- 药学
- 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