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
      
       12
      
      个,设有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8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9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64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9
      
      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6
      
      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开设
      
       51
      
      个本科专业,有各类在校学生
      
       2
      
      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
      
       2700
      
      余人,本科生
      
       18000
      
      多人。设有
      
       15
      
      个二级学院,
      
       1
      
      个教学部。
      
       
       
   
    
     
      目前,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
      
       2230
      
      亩,校舍建筑面积
      
       82
      
      万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献资料
      
       245
      
      万册(件)。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2.75
      
      亿元。学校已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
      
       
   
    
     
      学校现有教职工
      
       200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1300
      
      余人,教师中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和省部级优秀专家
      
       126
      
      人,教授、副教授
      
       500
      
      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300
      
      余人,已形成了一支较强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确定了“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严格教学管理,努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了完全学分制培养制度和完整的主副修制度、双学位制度,建立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开设了
    
    
     
      7
     
    
    
     个省级、校级工科人才培养基地班,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
    
    
     
      工程研究中心
      
       5
      
      个
     
    
    
     ,国家教学示范中心
    
    
     
      1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及研究院所
    
    
     
      12
     
    
    
     个;近五年承担各类科技项目
    
    
     
      1400
     
    
    
     余项,取得科技成果近
    
    
     
      200
     
    
    
     项,获得省部级奖励
    
    
     
      60
     
    
    
     余项,科研经费达
    
    
     
      1.15
     
    
    
     亿元,
    
    
     
      2005
     
    
    
     年科技产业收入总额在全国高校排名第
    
    
     
      34
     
    
    
     位。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连续四年位居甘肃高校首位,进入全国高校
    
    
     
      60
     
    
    
     名;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
    
    
     
      100
     
    
    
     名,
    
    
     
      EI
     
    
    
     收录论文数位居全国高校第
    
    
     
      75
     
    
    
     位。学校学报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奖和“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1
     
    
    
     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学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办公室”,使学校成为全国第
      
       27
      
      所为军队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60
     
    
    
     余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和师生互派交流关系,每年接待和派出的访问学者达
    
    
     
      100
     
    
    
     余人次,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外的高校学习。我校是招收海外留学生的高校之一。
    
    
     
      
   
    
     学校面向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
    
    
     
      95%
     
    
    
     以上,位居甘肃高校首位。
    
    
     
   
    
     学校为实现在建校
    
    
     
      100
     
    
    
     周年之际,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科、坚实的理科、特色的文科”的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2018-05-30 18:22:00
2017年兰州理工大学招生章程 2017-05-24 16:34:00
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2012-05-28 16:44:00
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2011-04-19 15:04:00
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2009-04-29 12:09:00
兰州理工大学2008招生章程 2008-06-02 10:30:00
录取批次的安排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加分政策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转专业的实施办法
其它
- 工程力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工业设计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冶金工程
 - 金属材料工程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功能材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自动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土木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测绘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制药工程
 - 油气储运工程
 - 纺织工程
 - 环境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安全工程
 - 生物工程
 
- 英语
 - 日语
 
- 法学
 - 知识产权
 - 法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物理学
 - 应用化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程管理
 - 工程造价
 - 工业工程
 - 财务管理
 - 会计学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软件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