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3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
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拥有一支由1200余名专任教师组成的积极进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5人,“经纬学者”讲座教授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10余人,二三级教授39人,正副教授58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7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5人,陕西省特聘专家29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专家等5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7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等1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青年科技标兵、优秀青年科技新星、高校“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标兵及骨干、西安之星等40余人。
近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00余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教材740余部,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30余部;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10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96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400余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可选择学校已达19所。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或参加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5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35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900多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项,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主办或承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国际青年导演交流会”“中巴经济走廊文化大篷车西安段”活动,成立“陕西省教育统计数据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秉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崇真尚美、经纬天下”的大学精神。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连续多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20余项。
不忘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再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纺织行业转型等重大机遇,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企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继续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迈步奋进。(2020年1月更新)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金花校区居城东文化中心,濒临兴庆湖畔,周围高校林立;临潼校区位居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临潼,距金花校区20分钟的车程;学校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先后获得陕西省“文明校园”、“绿色学校”等称号,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校园网通过光纤与中国教育科研网高速联接接入Internet,为学生查找资料、与外界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建筑面积33337平方米的图书大楼,馆藏文献153.8万册,电子资源1000GB;学生宿舍面积18.50万平方米,实行公寓化管理,配备有暖气、风扇、互联网接口、电话、传呼机、衣柜、书架等设施,每幢楼还配有自助洗衣机和交费洗衣房。这些都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金花校区居城东文化中心,濒临兴庆湖畔,周围高校林立;临潼校区位居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临潼,距金花校区20分钟的车程;学校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先后获得陕西省“文明校园”、“绿色学校”等称号,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校园网通过光纤与中国教育科研网高速联接接入Internet,为学生查找资料、与外界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图书馆馆藏文献160余万册;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配备有暖气、风扇、互联网接口、电话、衣柜、书架等设施,每幢楼还配有自助洗衣机和交费洗房。这些都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2016年暑假期间,学校将为所有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学校宿舍做到冬暖夏凉,给广大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住宿环境。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工业设计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自动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网络工程
- 数字媒体技术
- 土木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纺织工程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轻化工程
- 包装工程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
- 生物工程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英语
- 广告学
- 法学
- 法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物理学
- 应用化学
- 统计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会计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行政管理
- 工业工程
- 国际商务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表演
- 广播电视编导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摄影
- 美术学
- 动画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装潢艺术设计
-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