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坐落于滇中著名的“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聂耳的故乡玉溪市。学校秉承“至真至善致美致用”的校训精神,根植玉溪、情系师范、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为玉溪和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12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玉溪师范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78年经云南省批准成立玉溪师范专科班,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玉溪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在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溪师范学校、玉溪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教育资源)合并的基础上建立玉溪师范学院。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成绩,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获得专家组充分肯定。
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有省级高校一流学科1个(美术学),省级二类重点学科3 个(环境化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数学),省级硕士授权点建设学科3 个(美术学、体育学、化学),初步形成了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发展的趋势。
学校建有3个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实验中心”被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授予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站”称号。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4个,玉溪市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建有校级科研单位8个: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濒危语言研究所、古生物研究所、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玉溪高原湖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滇中分析测试中心。
学校占地面积728914.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1777万元,图书馆有纸质藏书99.64万册,纸质期刊805种,专业数据库29个,其中,电子图书85.83万册,电子期刊1.4万余种。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8个研究机构、4个教辅机构。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208人。有教职工782人,其中专任教师637人(正高级职称68人,副高级职称173人,博士73人,在读博士19人,硕士41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云岭文化名家”1人,“云岭青年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人,市级学术带头人14人)。
学校目前有本科专业54个,其中,美术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泰语、地理科学、生物科学、艺术设计是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法学专业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
“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内外科研项目56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94项,地厅级项目295项,横向项目145项。教师出版个人学术专著或编辑出版教材等336部,发表论文33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发表120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380余篇。共有72项学术研究成果获省、市有关部门奖励。学校有《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和《玉溪师范学院报》2个公开刊物。2017年,学校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玉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创建玉溪互联网大学,与玉溪市合作创办玉溪文创学院,与新华网联合创办创客学院。
学校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开展科研和文化传承。利用多民族融合的滇中核心区域和聂耳故乡的优势,依托“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实验中心”和美术学、体育学、音乐学等学科,有效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提升,形成科研的优势聚集和创新发展,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课程体系,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艺术体育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利用地处世界动物界起源演化核心区的优势,以澄江帽天山寒武纪生物化石地为基地,成立了古生物研究所,开展古生物系统学、古生态学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及云南重大战略,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在重点加强与周边泰国、缅甸、老挝等国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交流关系的同时,积极向美国、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高校拓展,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互派师生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学校建有国外实习基地20个,国外汉语言文化中心3个,成为首批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和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玉溪、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加快转型发展,强基础、提质量、创特色,朝着云南省骨干特色高校的目标奋进
中国有一块翡翠叫云南,云南有一块钻石叫玉溪。这里有蜚声中外的李家山牛虎铜案,名扬天下的水下古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的帽天山动物化石群,神奇美丽的抚仙湖。这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多彩和谐的高原水乡,也是充满魅力的文学创作宝库。
当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悲壮雄浑的音乐旋律所激动、所陶醉,知道曲作者、人民音乐家聂耳那不朽的名字,知道他生于花灯之乡并在其间汲取丰富的音乐营养时,我们自豪地说这就是玉溪!
当你品味着国家金奖、中国名牌红塔山香烟,为&云烟之乡崛起亚洲第一大现代卷烟企业和以它为龙头组建起中国最大卷烟企业集团――红塔集团的奇迹所震惊时,我们高兴地说这就是玉溪!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距昆明80公里,车程60分钟,是云南省距离省会昆明最近的地级市,有花灯之乡、云烟之乡、聂耳故乡的三乡之称。
玉溪四季如春,全年温差小,以春秋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15.4-24.2℃,最高32.2℃,最低-3℃;年平均降水量787.8-1000mm;相对湿度75.3%,绝对湿度13.6毫巴。
近年来,玉溪市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以建设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为目标,加快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2009年9月18日,玉溪市被授予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的称号,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沙市),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是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州市。2010年2月4日,又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12月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玉溪经济发达,2012年玉溪市的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0.2亿元,增长12.2%,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被誉为云南第一村的大营街镇,就座落在玉溪。
经济概况:
1
、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玉溪拥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等高原湖泊,湖泊水量占全省
“
九大高原湖泊
”
总量的
68%
,抚仙湖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铁、镍、磷、铜等矿产资源,铁矿资源储量
7.23
亿吨,居全省首位,镍矿储量
53
万金属吨,是全国第二大镍矿,铜矿储量
300
万金属吨,是云南重要的产铜地区,磷矿石储量
15.35
亿吨,居全省第二位;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有帽天山古生物化石宝库、李家山古滇国青铜文化、秀山历史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全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2
、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玉溪是距昆明最近的城市,昆曼、昆河高速公路、泛亚铁路东线、中线等区域性国际大通道在玉溪交汇,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3
、拥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玉溪市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财税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一,是云南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拥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
两烟
”
及配套产业支柱地位不断巩固提高,矿电产业建成新的支柱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县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县域支柱产业;玉溪的部分地区还保存有古老的原始森林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区大部份地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被人们誉为
“
滇中粮仓
”
、
“
鱼米之乡
”
;玉溪是最早种植烤烟的地区,品质优良,尤以烟叶闻名中外,被誉为
“
云烟之乡
”
。区内的红塔集团是闻名全国的烟草企业,产有
“
红塔山
”
、
“
玉溪
”
、
“
红梅
”
等著名品牌香烟。
4
、拥有较高的基础设施水平。随着玉蒙铁路建成,将大幅度提高玉溪的货物运营能力等。
旅游概况:
玉溪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并存,是一个旅游资源类型多、品质高雅、特色突出、结构有序、空间聚集、功能多样的,是
21
世纪
“
现代工业旅游强市
”
、
“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市
”
和
“
度假旅游基地
”
。
玉溪市因为独特的地形、地貌,使之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象鼻温泉风景区、元江温泉、沸泉和汽泉、磨盘山自然保护区等景点。玉溪市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个高原湖泊,是很好的避暑旅游度假胜地;名震中外,被誉为
“
石破天惊
”
的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丰富完整的易门、峨山恐龙化石群,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多处遗址,展示了玉溪史前文明的丰富内容,这也为玉溪市旅游业奠定了基础。
就餐指南
发布于2005-09-26 被读 793次 【字体: 大 中 小 】 作者:快乐后勤 |
饮食服务部属于后勤服务中心基础保障部门之一,目前共有8个学生食堂(含1个回族食堂、1个面点食堂)、三个小吃店。就餐面积4191.84平方米,就餐座位2500余个。其中,面食堂及各类小吃店位于新食堂一楼,特色餐厅位于新食堂三楼,可提供桌餐炒菜及云南特色小吃过桥米线等服务,品苑、回苑位于学院西门。
|
学生住宿标准:
住宿费每生每年 400 — 1200 元(按实际住宿标准收取)。
住宿指南
|
学生社区管理服务部隶属于师院后勤服务中心,办公室设立在学生宿舍三幢一楼。本部门现有员工52名(其中学生社区辅导员15名),管理着16幢1010间宿舍,总床位8100个。学生宿舍设有4人间、6人间、8人间三个档次。
|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通信工程
- 自动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环境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学前教育
- 小学教育
- 体育教育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英语
- 泰语
- 新闻学
- 法学
- 社会工作
- 思想政治教育
- 法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学
- 化学
- 应用化学
- 地理科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生物科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会计学
- 财务管理
- 土地资源管理
- 旅游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音乐学
- 舞蹈表演
- 舞蹈学
- 美术学
- 绘画
- 视觉传达设计
- 环境设计
- 数字媒体艺术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 会计电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