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四川成都

院校隶属四川省教育厅

创建时间1978年

男女比例 未知

博士点个数暂无信息

硕士点个数9个

加入对比
学校简介

  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本科院校,成都市重点建设的城市型大学。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所在高校。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建校40年来,学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紧随国家及区域特别是成都重大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成大校训,“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校风,“学会学习、读懂生活”的成大学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审美、创新三位一体”的大学文化,围绕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办学定位,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五余万各类人才。

  区位条件 学校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中国高等教育“西三角”新布局链接点,发展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学校毗邻3万余亩青龙湖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地铁4号线设成都大学站,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76.5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7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223余万册。拥有三甲综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和成大附中、附小、附幼。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正在建设20余万平方米的第31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项目以及18万平米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新园区。

  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进步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目前设立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60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类别)9个,二级学科(领域)24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持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90余人,副高职称450余人,博士近500人。学校名誉校长为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樊代明院士,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专家20余人。有中国高被引学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十位高端人才为名誉院长、荣誉教授,特聘新西兰院士(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长江学者5人,特聘国家千人专家、博导/教授近40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40余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80余人。

  人才培养 学校围绕适应在新技术环绕下成长起来的21世纪学习者需求,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大教学改革,建设更加开放灵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不断推动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和支撑学生朝着广泛、深入、艰巨的学习目标迈进。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学校生源质量不断提升,12个专业在四川省本科一批次招生。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通过中国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双万计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13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1项;有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27个,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2门,创新创业示范课程6门,应用型示范课程5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学团队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95项。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861项,省级1283项。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学生公寓工作获全国一等奖,学生事务服务在全国形成示范。学校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获批国家众创空间,入选“全国百家特色空间”。学校位列2019中国高校创业竞争力排行榜第93位。

  科学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适应区域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持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目前建有省部级科技平台13个。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12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25项,省部级项目519项。近五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85项,排名在川高校前十;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0项,排名在川高校第六;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立项4项,排名在川高校第三。2017—2018连续两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92项,其中国家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SCI 1006篇,CSSCI 407篇,出版专著501部,获得专利授权797项。在2019年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高校第162位,全球高校第823位。王清远教授自2014年以来,连续五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于2018年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国际交流与地方服务 学校以国际水准、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全面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全力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与区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水平。学校与国(境)外80余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累计招收留学生近2000余人,生源国近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海外联合培养项目以及校际交流项目学生人数达2000余人。开展了涵盖本硕博多层次的海外联合培养项目34个。来校工作或讲学的外籍专家超过300人,聘请了泰王国诗琳通公主为名誉教授。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积极推广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是省内第二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孔子学院第三个五年协议于2019年7月提前续签,2019年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通过学校与外方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促成了成都市与泰国清迈府和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2016年,学校被推选为“成都市国际友城高校联盟”秘书长单位;2017年,“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2018年,特聘泰国专家关国兴获得国家外籍专家最高荣誉奖励——“中国政府友谊奖”。学校与中国农科院、新华三集团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及市级部门建立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华三IT学院、成都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献中心、成都足球学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学校建有全国唯一的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

  着眼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团结进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以本为本”,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进一步服务成都的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加快建设成为成都的创新大学、开放大学、窗口大学,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而不懈努力!

  (本页数据更新于2020年1月)

展开查看全部
通讯地址
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洛大道2025号 邮编:610106
联系电话
028—84616013
校园环境

学校位于成都东部门户大道“成洛大道”,与青龙湖湿地公园毗邻,地铁4号线设成都大学站。学校占地面积3061亩,校舍建筑面积92.70万平方米。

独立卫生间:
寝室人数:
空调:
食堂数量:
食堂
住宿

新生入学住宿费按年度收取,住宿费标准为:四人间1200元/人·年;六人间1000元/人·年;

专业级差:
投档比例:
录取规则
录取规则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8-06-07 16:15

录取批次的安排

2018年我校本科面向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普通类录取批次一般在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二批。具体批次以当地招生部门公布为准。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艺体类招生录取原则为:美术类、体育类、音乐表演专业在文化和专业成绩双上线后,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编导类专业在文化和专业成绩双上线后,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艺体类专业成绩均采用考生所在省专业统考成绩,并按照艺体类招生录取原则进行录取。

加分政策

各省招办认定的该加分的项目我校都认可。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办理。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对往届生不区别对待。

转专业的实施办法

根据我校《学生转专业规定》学生入校后是有转专业机会的。我校在籍学生可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末提出转专业申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转专业:

(1)学生入学后因身体原因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其他专业学习者;

(2)学生按照培养方案规定,已完成第一学年所有课程修读并获得学分,且成绩在本专业年级排名前30%以内(含30%)。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经考核合格并由学校批准后,即可进入新专业学习。

具体政策以当年教务处公布的转专业政策为准。

其它

本科专业
[医学]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工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车辆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自动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网络工程
  • 数字媒体技术
  • 土木工程
  • 测绘工程
  • 制药工程
  • 环境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生物工程
[教育学 ]
  • 学前教育
  • 小学教育
  • 特殊教育
  • 体育教育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休闲体育
[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英语
  • 泰语
  • 商务英语
  • 广播电视学
[法学]
  • 法学
  • 法学
[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管理学]
  • 工程管理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
  • 财务管理
  • 文化产业管理
  • 旅游管理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酒店管理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艺术学 ]
  • 音乐表演
  • 广播电视编导
  • 动画
  • 绘画
  • 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专业
[制造大类]
  • 电气自动化技术
[医学]
  • 药学
[医药卫生大类]
  • 口腔医学技术
  • 护理
  • 药学
[土建大类]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工程造价
[文化教育大类]
  • 英语教育
  • 语文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艺术教育
[理学]
  • 应用心理学
[管理学]
  • 工程造价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 主持与播音
  • 影视表演
  • 艺术设计
[财经大类]
  • 会计
百度百科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知乎评价

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