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占地825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历史沿革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2004 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李大胜教授,校长为陈晓阳教授。
学科建设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94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2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900多人,教授、副教授11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6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国家级人选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227人,硕士生导师838人。
人才培养
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研究生近4000人,来自33个国家的留学生87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广东省品牌专业29个。学校形成了以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红满堂计划、主辅修、双学位、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以平台加模块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论文5篇,论文学科涵盖了农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门类。
教学科研
学校拥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现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8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广东省重点(工程)实验室12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分中心(广州)、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广东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和广东省质量监督木材及木制品检验站均设在学校。
学校教学服务条件优越。图书馆藏书741.14万余册;校园网可与互联网千兆高速互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的视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可为师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条件的各种手段;有直接为大学生服务的校内外语教学广播电台、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有16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和456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四个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和各类运动场地。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五大洲的25个国家的77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假期交流项目;与港澳台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加强。每年都有大批国(境)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学校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我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华南农业大学将坚持崇尚学术、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扬校、学风塑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方略,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农林学科创新发展、理工学科择优发展、人文社科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居国内一流,优势和特色学科与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色鲜明、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生全部入住标准学生公寓,4人间或6人间,花园式单位。校内的食堂由学校统一经营,以服务师生为主。校内共有大型的食堂6个,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饮食风味不同,开设了不同的菜式,(注:目前暂时没有开设清真餐厅),费用低廉。
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8-06-25 16:00:00
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7-06-19 09:57:00
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2016-06-15 16:51:00
华南农业大学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2015-05-22 08:23:00
华南农业大学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2014-05-23 09:31:00
华南农业大学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2013-06-19 16:55:00
华南农业大学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2012-04-23 15:38:00
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2011-04-12 10:23:00
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2010-04-22 10:36:00
华南农业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录取章程 2009-04-27 08:57:00
华南农业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2008-05-21 16:06:00
录取批次的安排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一、美术类
1
设点省份术科只认可我校组织的校考术科成绩,非设点省份使用各省统考成绩录取。
2
文化分按各省招办划定的出档线。
3
文化和术科双上线,按综合分排序,由高分至低分录取。
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综合分计算:综合分=术科分×
3.75
+文化分
使用统考成绩录取综合分计算:综合分=术科分﹢文化分
二、表演类
1
术科只认可我校组织的校考术科成绩。
2
文化分按各省招办划定的出档线。
3
文化和术科双上线,按术科分由高分至低分录取。
三、音乐学
1
术科只认可我校组织的校考术科成绩。
2
文化分按各省招办划定的出档线。
3
文化和术科双上线,按校考术科分由高分至低分录取。
四、广播电视编导
1
广东省使用我校校考术科成绩录取,其他省份术科使用统考成绩。
2
文化分按各省招办划定的出档线。
3
文化和术科双上线,按综合分排序,由高分至低分录取。
综合分=术科分﹢文化分
加分政策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转专业的实施办法
1 、 1 ~ 3 学期平均学分绩点名列同年级同专业 5% 以内;
2 、 1 ~ 3 学期英语成绩平均 85 分以上或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 、身体条件符合转入专业的要求;
4 、入学以来从未受过警告及以上处分。
其它
- 农学
- 草业科学
- 水产养殖学
- 园林
- 林学
- 动物药学
- 动物医学
- 蚕学
- 动物科学
- 茶学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植物保护
- 园艺
- 农学
- 历史学
- 历史学
- 哲学
- 哲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业设计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化学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电气类
- 电子信息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网络工程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测绘工程
- 制药工程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包装工程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
- 资源环境科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风景园林
- 生物工程
- 教育技术学
- 汉语言文学
- 英语
- 日语
- 商务英语
- 法学
- 社会学类
- 法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化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生物科学
- 生物技术
- 生态学
- 统计学
- 旅游管理
- 工业工程
- 农林经济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经济学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动画
- 广播电视编导
- 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