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湖北武汉

院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

创建时间1958年

男女比例 45:55

博士点个数2个

硕士点个数47个

加入对比
学校简介

  武汉纺织大学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原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主动服务纺织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六十余载,已成为理、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占地2000多亩,拥有四个校区,设有21个教学院部,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64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拥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覆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法学、理学、经济学等六大学科门类;获批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学校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坚持引育并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严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500余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双聘院士、外籍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6人,“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第二层次人选10人,“楚天学者”人选118人,产业教授5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2人,以及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学校实施培养模式创新工程。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为切入点,大力推行学分制,实行个性化管理,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整体进入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近几年获得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不断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注重技术创新,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还有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居于领先地位。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深入开展“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项目”以及“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博士进企业”等活动,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学校是“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英国纺织学会”“美国纤维学会”理事成员、“一带一路”纺织高等教育联盟发起单位、“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理事单位,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学校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于2019年6月签署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共建协议,启动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建设。学校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长期承办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获批多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各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抚今追昔,信心满怀,展望未来,责任重大。

  六十甲子,深耕教育。武汉纺织大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民族工业共命运,坚持服务社会之道,谋求特色发展之路,为振兴民族工业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其中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

展开查看全部
通讯地址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 邮政编码:430073 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 邮政编码:430077
联系电话
027-87802399
校园环境
http://zjc.wtu.edu.cn
独立卫生间:
寝室人数:
空调:
食堂数量:
食堂
住宿
专业级差:
投档比例:
录取规则
录取规则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8-05-30 16:21

录取批次的安排

艺术本科  提前批艺术本科(一)
文理本科  第二批本科
文理专科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
艺术专科  提前批高职高专艺术专科
文理专科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湖北省外

符合各省招办规定的投档原则下投档到我校的考生,专业成绩优异者,达到省招办的录取原则的要求,可破格录取:

各省专业报考第一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不限分,均可录取。

各省专业报考第二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 150 分制的 50 分,均可录取。

各省专业报考第三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 150 分制的 55 分,均可录取。

湖北省内

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方向):符合湖北省招办规定的投档原则下投档到我校的考生,专业成绩优异者,达到省招办的录取原则的要求,可破格录取:

湖北省专业报考第一名至第五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不限分,均可录取。

湖北省专业报考第六名至第十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 150 分制的 50 分,均可录取。

湖北省专业报考第十一名至第三十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 150 分制的 55 分,均可录取。

艺术设计(染织纤维艺术设计方向、装潢艺术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公共艺术设计方向、艺术品投资与鉴赏方向):符合湖北省招办规定的投档原则下投档到我校的考生,专业成绩优异者,达到省招办的录取原则的要求,可破格录取:

湖北省专业报考第一名至第五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不限分,均可录取。

湖北省专业报考第六名至第十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 150 分制的 50 分,均可录取。

湖北省专业报考第十一名至第三十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 150 分制的 55 分,均可录取。

动画(网络超媒体艺术设计方向、摄影与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动漫艺术设计方向):符合湖北省招办规定的投档原则下投档到我校的考生,专业成绩优异者,达到省招办的录取原则的要求,可破格录取:

湖北省报考专业第一名至第三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不限分,均可录取。

湖北省报考专业第四名至第七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 150 分制的 50 分,均可录取。

湖北省报考专业第八名至第十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 150 分制的 55 分,均可录取。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向、展示设计方向):符合湖北省招办规定的投档原则下投档到我校的考生,专业成绩优异者,达到省招办的录取原则的要求,可破格录取:

湖北省报考专业第一名至第三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不限分,均可录取。

湖北省报考专业第四名至第七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 150 分制的 50 分,均可录取。

湖北省报考专业第八名至第十名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 150 分制的 55 分,均可录取。

2 、今年艺术类开设一个服装设计特色班,在正常录取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和学生意愿挑选优秀学生入读特色班。

3 、表演类:在湖北省我校实行自主招生,即按生源情况自行划定最低文化线,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录取
1、我校所有艺术类专业,文理兼收,限考英语。
2、录取规则: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专业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各省规定的艺术专业文化录取控制线的前提下,符合各省招办规定的投档原则下投档到我校的考生,我校按综合分(综合分=专业成绩×60% + 文化成绩×40%)从高到低录取。同时,英语单科成绩达到150分制的60分。

加分政策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转专业的实施办法

其它

本科专业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材料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自动化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纺织类
  • 纺织工程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轻化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生物工程
[文学 ]
  • 英语
  • 新闻传播学类
  • 广播电视学
  • 广告学
[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化学
[管理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商管理类
  • 市场营销
  • 会计学
  • 财务管理
  • 物流管理
  • 工业工程
[经济学]
  • 财政学
  • 金融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艺术学]
  • 动画
  • 摄影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数字媒体艺术
[金融学]
  • 投资学
专科专业
[制造大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数控技术
[土建大类]
  • 环境艺术设计
  • 工程造价
[电子信息大类]
  • 应用电子技术
[管理学]
  • 工程造价
  • 电子商务
[财经大类]
  • 会计
  • 电子商务
[轻纺食品大类]
  • 鞋类设计与工艺
  • 服装设计
百度百科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知乎评价

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