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福建福州

院校隶属福建省教育厅

创建时间1907年

男女比例 49:51

博士点个数113个

硕士点个数209个

加入对比
学校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 1907 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 1953 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 1972 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虽然学校数度易名,几经迁徙,但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共同努力,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

学校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习近平、贾庆林、贺国强、李瑞环、李岚清、周光召、钱伟长、罗豪才、张克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历任福建省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到校视察指导工作。

学校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3500 多亩。学校本部现有本科专业 76 个,全日制本专科生 21000 多人,各类研究生 6000 多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 1 个、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含培育) 3 个、省特色重点学科 9 个、省级重点学科 26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5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9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8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2 个,还拥有高校、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1 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15 个,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4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2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5 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 个,省级“ 2011 ”协同创新中心 2 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14 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4 个。此外,学校还是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 - 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在 1740 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 1088 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 1421 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 660 人。现有双聘院士 3 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7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 3 人, 全国 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 1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1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 2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3 个、省级教学团队 7 个,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省级“教学名师” 18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6 人、省级人选 48 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人才 22 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3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9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14 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6 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和讲座 教授 23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87 人。

依托多学科的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13 项; 2001 年以来,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 7 项,有 8 9 本教材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0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9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3 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 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奖 5 项,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62 项。先后共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500 多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8 项。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近 400 项,其他各类课题 2300 多项。

学校编辑出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福建中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各类学术刊物。其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分别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藏书 380 多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的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建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 70 多个,并拥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科研实验基地。校园网络发展迅速,设备先进,应用广泛。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毗邻台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 30 多个国家,以及台港澳地区的 100 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师范大学、世新大学等 30 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闽台高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学校的海外华文教育已初具规模,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国派出 11 600 多名志愿者。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 2 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习近平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我校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亲切交流。

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近 50 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教育家、政界精英、科技英才、企业家、军事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其中两院院士 13 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设有附中、附小、幼儿园等教育实验基地。侯德榜、沈元、陈景润等 14 位院士毕业于附中。附中还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荣获“八金五银一铜”。

走过 107 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师范大学,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朝着建设 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数据截至 2014 年3月

展开查看全部
通讯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350117)
联系电话
招生咨询电话:0591-22867412、22867413
校园环境
学校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交通便捷,通讯发达。
旗山校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仓山校区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学校各类设施齐全,食宿条件优越。
独立卫生间:
寝室人数:
空调:
食堂数量:
食堂

住宿

学校旗山校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仓山校区古朴典雅、错落有致,校园环境优美,食宿条件优越。学校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旗山校区图书馆面积 3. 8 万平方米 仓山校区图书馆面积1. 8 万平方米 ,两个校区图书馆共设阅览座位3890 余个;多媒体教室 250 多间,语音室 30 多间;校园网络建设日益完善,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互联网服务;拥有全国高校一流的体育设施,可满足正常的比赛、训练、健身运动的需要。

学校在原有四人、六人套间的基础上,基本上安装了空调,配齐各种生活设施,同时采用“门禁系统”,切实保障学子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2014 年校本部录取的本科新生中,文学院、社会历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及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新生在仓山校区就读,其他学院的新生在旗山校区就读。信息技术学院(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的新生在仓山校区后区就读。福清校区录取的新生在福清市就读。

-
本科专业
[历史学类]
  • 历史学
  • 历史学
[工学]
  • 材料类
  • 材料物理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生物工程
  • 环境科学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数字媒体技术
  • 网络工程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信息工程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通信工程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 学前教育
  • 小学教育
  • 体育教育
  • 运动训练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教育学
[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言
  • 汉语国际教育
  • 秘书学
  • 英语
  • 日语
  • 翻译
  • 新闻传播学类
  • 广播电视学
  • 广告学
[法学]
  • 法学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社会工作
  • 思想政治教育
  • 法学
[理学]
  • 数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学
  • 化学
  • 应用化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科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地理信息科学
  • 生物科学
  • 生物技术
  • 生态学
  • 心理学
[管理学]
  • 酒店管理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档案学
  • 图书馆学
  • 城市管理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文化产业管理
  • 财务管理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艺术学]
  • 环境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美术学
  • 动画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广播电视编导
  • 舞蹈学
  • 音乐学
  • 音乐表演
专科专业
[电子信息大类]
  • 网络系统管理
百度百科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知乎评价

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