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5余万人。
学校设有21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一批学生24164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近10500人。学校现设84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22个工程领域);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3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美国新闻网、泰晤士、上海软科等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名列全球第601-800名,内地高校第26-62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161人,专任教师2050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30人次(国家级人才72人次、省级人才258人次):院士13人(含12名特聘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支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135项国际奖,1141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5金9银3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20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学校是福建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的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3959项,科研经费超过14.8亿元,其中,对外签订技术合同1480项,横向合作经费实际到校7.16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088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5006篇。6名教授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校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等建立了协作关系;与境外49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近30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学生海外访学项目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学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学校现为闽台合作办学国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单位,对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建制双向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办学主体位于旗山校区,拥有福州旗山、怡山、铜盘和厦门集美、鼓浪屿以及泉州泉港、晋江等多个校区,总占地7000余亩,公共用房总面积142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3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亿元;运动场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344万册,电子图书376万册。学校不断推进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
学校确立了走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正朝着“创建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创业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至2019年5月)
我校学生食堂品种多样,价格适中。
我校学生统一住公寓楼,分为4人间和6人间两种,均带有独立的阳台和卫生间,并配有空调、电热水器。根据宿舍条件按每人950-1000元/学年(六人间)或1200元/学年(四人间)收取学生公寓住宿费,安装空调的宿舍每人加收70元/学年(六人间)或100元/学年(四人间)。
福州大学2018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2018-06-09 12:57:00
福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2017-05-24 17:18:00
福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2016-05-19 16:39:00
福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2015-05-22 13:24:00
福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2014-04-30 15:37:00
福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2013-04-28 11:23:00
福州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2012-05-04 09:33:00
福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2011-04-13 08:59:00
福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2010-04-20 10:46:00
福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2009-05-06 11:40:00
福州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2008-04-29 10:25:00
录取批次的安排
我校普通类安排在本科一批、专项计划录取,艺术类录取批次安排详见各省招生计划本。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考生文化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均须达到所在省艺术类本科合格线,我校设校考省份的考生须同时取得我校校考专业合格证。在各省招生主管部门投档的范围内,根据考生综合分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时,按专业、语文、综合、外语、数学的顺序确定考生排序位次),并在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之间设级差2分(百分制综合分)。在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按综合分成绩从高到低调剂至缺额专业。综合分满分为100分,具体计算办法如下:
美术类综合分=考生文化成绩÷文化满分×40+考生专业成绩÷专业满分×60
音乐学综合分=考生文化成绩÷文化满分×30+考生专业成绩÷专业满分×70
注:各省艺术类投档方式以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投档原则为准。我校美术类专业校考满分为200分,音乐学专业校考满分为100分。
加分政策
学校认可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加分政策,以加分后的投档成绩调配专业或计算综合分。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参照国家教育部、民委、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相关政策执行。同时,面向新疆、宁夏、云南、贵州共招收60名少数民族预科生,先在江西南昌工学院修读一年预科。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录取时不分专业。待预科结业时,我校将根据学生意愿有针对性的投放分专业招生计划,并结合学生预科结业成绩及综合素质,确定学生转入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预科修读期间收费标准为5000元/年。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转专业的实施办法
我校允许学生转专业(单列院校代码录取的学生除外)。要求转专业的新生,可在大一下学期提出书面申请,学校本着学生自愿和教学资源允许的原则,统一组织考核,双向选择,择优录取。
其它
学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政策确定调档比例。
学校以英语作为公共基础外语安排教学。除英语专业仅招英语语种的考生外,其他专业均无外语应试语种要求。报考外语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当地招生机构组织的统一外语口试。新疆“民考汉”学生必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外语考试。
普通类专业录取原则
1.校内专业调配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学校根据进档考生专业志愿分布情况,对第一专业志愿上线数超过计划数的专业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投档,对于上线数未达到计划数的专业原则上按上线数投档。
第二轮:在考生第一专业志愿未被录取情况下,学校根据考生第二到第六专业志愿,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调配至第一轮未满专业。
第三轮:在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调剂至缺额专业。
2.福建省考生报考外语类专业,外语单科成绩应不低于110分,口试需合格。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车辆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自动化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
- 信息安全
- 物联网工程
- 数字媒体技术
- 土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制药工程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地质工程
- 资源勘查工程
- 采矿工程
- 矿物加工工程
- 交通运输类
- 环境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生物工程
- 安全工程
- 风景园林
- 地质类
- 汉语言文学
- 英语
- 德语
- 日语
- 法学
- 社会学
- 法学
- 数学类
- 应用物理学
- 化学类
- 化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生物技术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物流工程
- 物流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财务管理
- 会计学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
- 工程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经济学
- 经济统计学
- 财政学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数字媒体艺术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雕塑
- 绘画
- 音乐学
- 应用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