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学校全称
:苏州市职业大学
(
苏州职业大学
)
校址校区:
苏州市致能大道
106
号国际教育园南区
学校办学层次:
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公办)
类型:
公办
批准成立时间:
1981
年
批准单位:
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
办学基本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
1262
亩,校舍建筑面积
49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2.03
亿元。学校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面积
3.34
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
143.5
万册。学校现有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数理部、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
12
个学院(部)。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
13522
人;专任教师
786
名,其中正高职称
66
名,副高以上职称
355
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45.17%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72.26%
;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
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
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
3
人,省“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16
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31
人,省级教学名师
1
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1
个。
历史沿革:学校成立于
1981
年,是在原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筹备处的基础上,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江苏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大学之一
,
也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专科院校之一。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办于
1911
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学校长期专注于工科人才培养,是著名的工程师摇篮,曾培养出了吴健雄、胡平、陈太一、张大煜等杰出校友。
2003
年
11
月,苏州市委、市政府为苏州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结合地方高等院校的布局调整,优化地方高等教育资源,将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合并,组建成全新的苏州市职业大学,并于当年在苏州古城西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上方山麓石湖风景区建设新校区。
2005
年
9
月,学校顺利完成新校区的工程建设,苏州市职业大学主体正式搬迁到国际教育园新校区。随之学校全力投入升本工作,
2007
年、
2014
年连续两次省教育厅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优良的办学条件、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充分的就业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已经成为区域品牌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来学校的办学条件终位居全省专科院校前列,其原因得益于学校办学实力与良好的学习环境,更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为了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加快学校升本步伐所付出的努力。为了全力升本,学校全面按照本科院校的办学指标推进建设,放弃了所有对高职高专的示范性院校评估(国家级示范校不可再进行升本),多年来学校还与省内多所本科院校联合,试点本科专业的教学,为升本积累经验。
办学成就:
苏州市职业大学办学
35
年来,直接为苏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毕业全日制学生
7
万余人,还参与了
10
余万人次的成人及非学历教育和企业培训。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许多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和技术骨干。多年来学校的招生录取成绩始终位居江苏省专科院校前列。
学校开设了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
64
个专业,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
3
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
3
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9
个
,
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
A
类项目
1
个。现有省级精品课程
8
门次,省级优秀课程群
1
个,“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12
部,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9
部,省重点教材
7
部,教师主参编各类教材
300
余部。
学校瞄准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投入数亿元打造一流的实验实训条件。建成了基于现代技术产品与工作流程理念的集“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信息”等为一体的工科综合实训大楼和基于工作岗位与业务流程理念的集“商务管理、艺术交流、地域文化研究”等为一体的文科综合实训大楼。两座大楼的建筑总面积达到
4.
学校致力科研创新突破。建有
2
个省级工程中心,
3
个省级研究所(基地),
2
个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市级平台和
12
个校级研究所。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7
项,其中合作承担国家级项目
8
项,主持承担省部级项目
18
项;其他社会服务科技项目
673
项;授权专利
733
项;知识产权数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山塘文化保护、刺绣传承与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创新创业、学科知识、文化素质、体育竞技等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是首批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由于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较强的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领先全省同类院校,多次被评为
“
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
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按照“一个目标两步走、三条主线四个理念”办学发展思路
,
抓住“大楼、大师、大品牌”办学主线,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品牌院校。
1.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人才培养品牌
一是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学校立足苏州,面向全省,重点发展工科专业,兼顾经、管、文、艺等学科专业,突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
制造业核心技术类专业与现代服务类专业多元发展的专业布局。
二是科研对接地方经济。学校科技实力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茅,科技服务已形成品牌。苏州城墙的研究项目在苏州古城墙的修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镇湖刺绣急需提高科技含量”、“关于在东太湖两岸规划保留部分桑地的建议”等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是人才对接地方发展。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
7
万多名全日制毕业生,其中在苏州就业的超过
70%
,在长三角经济地区就业的超过
98%
。一批专家被聘请为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专家咨询团成员,大批教师加入行业协会,被聘为企业专家。
2.
主动践行文化育人,提高人才培养品位
一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方面,并通过多元活动载体,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中。
二是渗透吴文化教育。学校吴文化园是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吴文化概论》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国内多所本专科院校选修了“吴文化”课程,影响广泛。
三是渗透校园文化教育。学校继承并创新苏工专“勤勇忠信”校训,并赋予“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忠于事业、信于社会”新时代内涵。建设校友馆和校史馆,深度展示苏工专
100
多年、苏职大
30
多年办学杰出校友和行业精英事迹。
四是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学校将企业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邀请行业和企业成功人士讲学,开展体验式职业文化培训。工科、文科综合实训基地引入几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营造真实工作场景和专业文化氛围。
3.
主动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提高人才培养品质
一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校与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可视化柔性制造技术实训室”,与中国五矿集团株洲钻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现代切削刀具实验室”等。
二是校企共筑育人平台。学校与苏州地方龙头企业苏州华成、苏州同策等单位开展订单式培养合作。学校牵头组建的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深度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三是校企共谋人才培养。学校通过与企业、教师与工程师、教学课程与企业课程、教学项目与企业项目、校内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办学理念:
坚持践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机制活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先后荣获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首批平安校园、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等称号,是首批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作为一所同批次中规模最大的公办的全日制高校,学校以
“
办人民满意的高等学校
”
作为基本宗旨。学校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学生安心学习。学校设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社会捐赠奖助学金、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
30
项学生奖励资助项目,其中开元奖学金、天翼奖学金、伯言艺术奖学金、唐人数码奖学金、希捷奖学金、信能奖学金、华文鸿志奖学金等社会捐赠奖助学金
14
项,用于激励学生专业发展、全面成才。学校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资助全覆盖,每年合计发放各类学生奖助资金两千余万元,获奖助学生达到万余人次。
学校十分重视学习借鉴国外教育的办学经验,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平台,积极引进国外同类院校中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先后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和启思蒙学院、日本金城学园、新西兰国立理工大学在学分互认、互派师生交流、语言培训等方面开展良好的合作。
二、专业招生计划:
今年我校将面向江苏、山东、浙江、安徽、山西、河南、甘肃、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江西、西藏等
16
个省招生。具体招生计划详见各省公布的计划。
三、招生条件:
凡符合《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要求的考生均可报考。
四、录取规则
1
、
对英语专业招生语种要求:英语,其它专业不作要求。
2
、
对考生身体状况要求执行教育部体检标准等有关规定。
3
、
学校对普通类考生采取文理科分开录取的省份。采用划定两条录取线的录取方式,即对文、理科分别设定计划及划定录取分数线。
4
、
学校对江苏普通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等级要求:选测科目:
CC
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及选择性计划不作要求),必测科目
5
、
对江苏省普通类进档考生的排序方法按
“
等级级差
”
的方法进行排序,按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择优录取,专业安排按照
“
分数优先
”
的原则。
6
、
对江苏省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二项必须合格;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要求
C
级及以上,后三项单项达到
A
级且前三项均为合格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
7
、
除江苏省外,其余各省普通类考生的录取办法执行各省的具体要求。
8
、
艺术、体育类考生使用各省统考成绩录取,美术类成绩按文化加专业总分排序,具体录取原则按各省对不同科类的要求执行。
9
、
执行照顾加分政策,对照顾加分投档的考生,按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10
、
特殊情况经校招生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五、学费标准:
学费:按江苏省规定的公办专科院校收费标准执行
住宿费:
1500
元
/
年
代办费:按实收取(多退少补)
六、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
学生毕业后由苏州市职业大学颁发
“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
”
七、联系电话:
0512-66507345
,传真:
0512-65213474
,邮编:
215104
八、网址:
www.jssvc.edu.cn
九、考生须知:
我校从
2001
年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建立了具有弹性的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机制。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可提前毕业,也可推迟毕业,专科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
6
年。
我校学生住宿采取公寓化形式,公寓均为四人间,每间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漱间、书柜、衣橱、写字台、网线、空调,开通电话,同时学校提供统一配置的学生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供学生报到时自愿购买。学生入学时只需携带衣物和少量必须的用品即可。新生入住由校后勤服务总公司统一安排。
我校学生可以在第三学年,按省有关文件规定,自愿报名参加全省统一的
“
专转本
”
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转入全日制本科院校学习,毕业后颁发本科院校毕业文凭。还可在第二学年报名参加
“
专接本
”
考试,通过者第三学开始在本校学习二年,合格者取得本科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