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浙江杭州

院校隶属教育部

创建时间1897年

男女比例 35:65

博士点个数296个

硕士点个数326个

加入对比
学校简介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5870761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746377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77.8万册。截至2018年底,浙江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4641人(其中:本科生25425人,硕士研究生19038人,博士研究生10178人),国际学生7074人(其中: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4409人)。有教职工8909人(其中:专任教师3741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45人、文科资深教授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3人。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根据2019年5月ESI公布的数据,学校有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居全国高校第一;有1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万分之一,有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0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二;有5 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50位,居全国高校第三。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校友中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有200余人。学校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为学生成长创造了优越条件。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64%,本科毕业生海内外深造率达到60.30%。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近年来,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权威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科研总经费等主要科研指标保持全国高校领先地位,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创新源、人才泵和思想库。“十二五”以来,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0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传播与创造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坚定不移地为加快进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展开查看全部
通讯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1A105
联系电话
0571-87951006,87951979
校园环境

浙江大学的五个校区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 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九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它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称誉的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其校园环境之优美,被全国的莘莘学子们誉为全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浙江大学现设有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紫金港5 个校区。它们如繁星般地散落于整个杭州市区。各校区都有其自身的鲜明特色,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水为邻、与水为友,不是吗?我们从它们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玉泉校区:
位于西湖之西,从校们信步而行一刻钟左右即可到达苏堤或白堤。春日来临,碧波荡漾,水拍堤岸,涟漪阵阵。那二堤上“间株柳树,间株桃”,红雨纷飞,翠柳飘拂的人间美景,不知醉倒了几多游人。位于校区南面的“玉泉公园”,人称为浙大的后花园,与学校仅一墙之隔,公园还紧连占地硕大的杭州市植物园。节假日你可在园林深处的花丛树阴下看到手捧书卷在此用功的学子。
校园内也是绿树成荫,花开四季,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校园。整个校园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建筑物整齐美观,富有特色。目前,学校的行政中心设在此,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在此学习、生活。
西溪校区:
位于西湖的西北面,距西湖约二十分钟路程。校门对面的宝石山,不仅有状如婷婷玉立的窈窕淑女的保俶塔,而且还有坐落在山麓下的花园式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这里环境幽雅,设施一流,在周日,自然成了学生们汲取人类知识宝库营养的理想场所。校园边上有一条沿山河,是一条沟通西湖和目前全国唯一的自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的自然河道。据说在七、八十年前,就可在离学校不远处的“松木场”渡口登上小舟,划起木浆,悠悠地进入西溪湿地,据说实现这一夙愿的时日也不会太远了。杭州市政府正在计划疏浚这条游船古道,到时你就可以乘着扁舟去寻幽探古了。
华家池校区:
在杭州市的东南,紧邻沪杭铁路,乘公交车 15 分钟左右即可到西湖边,因校园中有一硕大的池塘华家池而得名,目前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院、生命科学院三个学院的大三、大四及研究生在此。
华家池也是浙大的老校区之一,早在 1944 年抗战胜利之际,浙大老校长竺可桢带领当时西迁至贵州遵义的师生返杭后在此学习、生活。经全体师生数十年的努力,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水清,有各色果园、阡陌农田、桑园、花卉暖棚,池中鱼儿悠哉游哉,逍遥自在,颇具田园风光。那池边随风飘扬的柳树,在夏日那白白的柳絮飞舞,如同冬季的雪花。池边那红柱、黑瓦、翘角的亭阁,以及高高的正开着淡淡紫色花朵的紫藤长廊,使人觉得就是西湖之一隅。
之江校区:
坐落在钱塘江西边美丽的月侖山上。你若站在校园内高高的钟楼上观望涛涛奔流的钱塘江。当东方旭日初升,江水泛着金黄色的波光,好一幅日出江水红胜火的真实写照。那横跨钱塘江上的钢铁长龙,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设计的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它饱经风霜,见证了钱江两岸当年被日本侵略蹂躏的耻辱和今日我们所取得的辉煌。西望不远处,是作为杭州城标之一的雄伟美丽的六和古塔,“六和”谓和谐也。
月侖山因自然环境好,其周围分布着数十家大大小小的疗养院、休养所。之江校区的格局也有些类似,校园内有许多欧式建筑,各建筑间由砌筑精美的山间小道连接,别有情趣。走在山道上,身边常闻枝头山雀的叽喳声,山塘里青蛙的大合唱或夏蝉、秋虫的鸣叫声。间或还能见到蝴蝶在花中飞舞;松鼠在枝头啃食野果;蚱蜢在草丛中蹦跳,真是别有情趣。试想在晨曦中,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绝无闹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听着钱塘江上隐隐而来的潮声,从六和古塔传来的悠悠钟声,以及从自修室和林间小道上传来的朗朗的书声,仿佛是一曲优美动听的轻音乐。
前几年之江校区是全部大一新生的学习、生活场所。一年的基础课程结束后就分别到其它相应校区学习。面对如此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难怪当他们分赴其它校区时,对之江校区还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怀呢。从 2002 级开始,所有的新生都已集中在新建的紫金港校区学习。现在这里已成了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的基地了。
紫金港校区:
位于杭州市西北面,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之中,占地 3200 余亩,与西湖的直线距离 5 公里左右,是浙江大学于 2001 年投资 30 多亿元倾力打造的融现代化、网络化、生态化、园林化于一体的全新校园。这里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完善先进的学生公寓配置,自然和谐的环境风貌,是目前国内高校最好的学习生活园区之一。
2002 10 月大一新生入住,投入使用至今仅 3 年不到的时间,校区的规划建筑,环境的原生态保护等都受到了到过这里参观访问的每一位来宾的交口称赞。现在全校的大一、大二及部分大三和部分研究生在此学习生活。几年后,全部本科生和全校各行政管理部门都将迁居至此,那时又将给紫金港注入多大的活力啊!
现代化的图书馆内,各场馆宽敞、安静、明亮,语音室、声像、显微等配备国内最先进设备的阅览室成为学生们自习的极佳去处。那连接各教学楼群的 500 米风雨长廊免除了学生们的日晒雨淋之苦,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教育楼的一层全部是敞开式布置,没有教室和房间,在刮风下雨日,大家照常可在此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各教学楼之间的大天井还布置了中式、欧式、日式等各式园林小品,情调各异。宿舍内配置了公用电话及每人一个 Internet 接口,使得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十分方便。更令人舒心的是在极大多数房间里都通进了热水,当你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之时,或在寒冷的冬日,能在自己的房间里洗上一个热水澡该是何等的适意。这里还拥有一个可同时容纳近 2 万人用餐的硕大餐厅,供应的菜肴花色品种繁多,不仅有经济快餐,普通菜蔬,还有煲、锅仔、各地特色风味小吃、小菜,真可谓是经济实惠,色、香、味俱全。浙大的学生伙食办得好,多次被教育部作为现场观摩单位。
由于校区在国家湿地公园内,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保护措施,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整个校园内有数十条小河纵横,你可以看到高脚的白鹭在池塘、河边戏水,不知名的小鸟不时地在你的面前雀跃……
学校准备在第二期工程再征地 5000 亩,据说光是小河就有上百条之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另一幅全新的图景。那时候我们就会在各河流、港叉处看到一幢幢花木掩映的各具特色的别墅式建筑,那是各种各样的研究所、实验室。在每幢楼前你不仅可以看到小汽车,还将会惊讶地看到停在门前小河里的作为交通工具的小船。若要举行划船比赛,学生们就不必像剑桥、牛津大学那样非要到泰晤士河里去,只要在校园内的河道中就可以了。
展望浙大,远景是美好的,远景是宏伟的,相信在浙大师生创造性的工作和努力下,目标一定能实现。
噢,前面谈了各校区的环境、学习、生活的情况,忘了有关的公共交通问题。在此,我们十分感谢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浙大的发展中所给予的极大支持。在学校的基本建设中给予的支持自不必说,光是为解决各校区间及校区与城市间的交通联络就给予了倾力的支持。在市区的玉泉、西溪、湖滨、华家池等设了一条公交专线,把这 4 个校区和杭州火车站联结在一起,方便了 4 校区师生的沟通,也为师生们乘坐火车提供了便利。在紫金港新校区还设了两条公交线,一条可到达本部玉泉校区,一条可直达杭州火车站。且学校每天在各校区间有数十班次的定时班车,可以说各校区师生的出行是十分便捷的。由于校区规模大,自行车是校内的主要交通,如果你不想骑车,花一元钱乘座校内电瓶车就可以方便的到你想去的地方。
随着城市的发展,校园四周,商家林立,马路开阔,人来车往,此一带也逐渐成繁华之地。它的发展规划如何,最终目标的定位怎样,浙大人正在密切地关注着它的将来。
独立卫生间:
寝室人数:
空调:
食堂数量:
食堂

紫金港校区的食堂宽畅明亮舒适,卫生条件良好,可同时供万余人用餐。

食堂饭菜品种丰富多样,有南北风味小吃、面食,有各色炒菜、煲类,有川、鲁、粤等菜系,基本能满足全国各地同学的口味。学生用餐使用统一的不锈钢餐具,用后有专职人员洗刷并高温消毒,确保卫生安全方便。

浙江大学的饮食在全国高校中可谓一流,曾在教育部高校后勤系统工作会议中多次被选择作为现场观摩。

住宿

所有新生将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校区内学生宿舍基本上是 4 / 间(有少数为 5 / 间),每人一桌(电脑桌)一椅及个人衣柜,每房间配备电话一门,饮水机一台,配有有线闭路电视接口,每人配有网络接口一个,室内有独立卫生洗浴间,并有统一热水供应供洗浴之用。

-
本科专业
[农学]
  • 应用生物科学
[医学]
  • 临床医学
  • 预防医学
  • 药学类
[工学]
  • 机械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土木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环境工程
[教育学]
  • 运动训练
[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海洋科学
[管理学]
  • 农业经济管理类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设计学类
专科专业
百度百科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知乎评价

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