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江苏常州

院校隶属江苏省教育厅

创建时间2003年

男女比例 40:60

博士点个数暂无信息

硕士点个数暂无信息

加入对比
学校简介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首家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学院具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1962年由著名爱国人士刘国钧先生创办,初名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80年更名为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常州,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职园区。
学院占地1042亩,下设7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4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1466人、非全日制学历生6845人,教职工693人。
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学院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学院被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单位。2007-2009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示范建设验收,并顺利通过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近年来,学院凝心聚力谋发展,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打造专业特色品牌。依据“扬优、扶新、集群”的专业建设理念,围绕“找差距、树标杆、强特色”,重点建设了10个精品特色专业和7个专业群。二是搭建人才共育平台。围绕产教融合,搭建了以“一个国家级软件产教联盟、五个双主体学院、八个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三是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在强化已有的信息产业园产业孵化、人才培养功能基础上,新建了大学生创业园、互联网众创园,实现“三园合一”的育人载体建设。四是构建综合素质培育体系。围绕服务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打造课程教学、项目实践、能力展示和精英培育4个平台,构建专业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交互融合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体系。五是创新杰出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秉赋与学生需求,遴选有兴趣、有基础、有潜质的学生分类培养技能促进型、技术增强型和创业自强型杰出学生。六是探索互联网+教育范式。按照强化顶层设计、梳理关键业务、再造业务流程、开发应用模块的思路,全面推进了以“一站、五平台、两中心”为重点的智慧校园建设。七是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以学生交流、师资培训、项目合作为抓手,与10个国家和地区、20所高校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开展专本科后留学生职业培训,海外师资培训等项目,留学生规模位居省内高职院校前三位。学院先后被国家相关部委确定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全国就业先进典型50强、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示范性高职院校影响力排行榜3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职业院校新媒体之十大最具影响力院校、江苏省文明校园、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

展开查看全部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江苏常州市常州大学城内(鸣新中路22号)
联系电话
咨询电话:0519-86338038/86338338、4008280836
校园环境

学院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常州,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科教城内。

常州科教城是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占地7400亩,是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单位;也是集聚创新资源、构筑创新平台的科技园区,是国家可再生能源基地、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江苏省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十分注重生态建设,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常州科教城努力形成以产业创新为先导、政府创新为推力、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资、介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视察常州科教城,并对她的发展寄予殷切希望。

作为教育园区,园区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思路,走差别化竞争、错位式发展道路,着力建设一流的高职教育园区。园区现有常州大学(本科院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全国劳模邓建军母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六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7.6万余名。五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在98%以上,高职学生荣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一等奖300余项。园区高校均以“优秀”等第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或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作为科技园区,常州科教城是常州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八园”之“核”,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构筑国内外人才来常创新创业的高地,扮演着转型发展的发动机和领跑者的角色。园区中科院常州中心现有13个分中心,6个研究所,正实施院地合作项目124项。中心先后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先进服务单位”,并获得国家首届“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园区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平台和项目双轮驱动,南京大学等17所著名大学入驻科教城;正进一步集成创新资源、凝聚研发力量、突出产业重点,加快建设江南现代工业研究院。园区建有创研港、中试放大基地等企业成长发展平台,围绕纯电动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医药、信息与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孵化、引进了360多家高科技企业,打造产业特色。园区积极建设科技金融中心,打造长三角最专业的项目路演中心,搭建资本和项目的对接平台,形成“找人才,到常州科教城;找项目,到常州科教城;找资金,到常州科教城”的亮丽品牌。

目前,园区入驻机构总数达470多家,科技人才总数近9300人,其中外籍专家16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2400多人,签约园区的海归创业团队达165个。2010年,园区全年新增科研经费32754.43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3670.8万元,横向科研经费18083.63万元;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408项,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26项,新增高新技术产品43个。

通过3-5年的努力,园区努力实现“3211”和“六个一流”的发展目标。“3211”即:集聚科技人才3万名,引进研发机构200个,孵化高科技企业1000家,在读大学生达到10万名。“六个一流”即: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一所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培育一批一流的高科技企业、一流的特色产业,打造一流的园区



独立卫生间:
寝室人数:
空调:
食堂数量:
食堂
住宿

学生生活区设有大型餐饮中心、学生公寓、超市、储蓄点、洗理房等后勤设施。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目前分为两个档次:( 1 )四人间普通公寓,配有空调、电话,每学年收费 1200 元/ 人;( 2 )五人、六人间普通公寓,配有空调、电话,每学年收费 1000 元/ 人;其中每幢普通公寓设有沐浴房、开水房、学生活动室,学院为每位入住学生提供了一套集卧床、挂衣柜、被絮柜等功能的组合家具和组合书桌等服务设施。学生在校园内用餐、购物、洗澡、洗衣、上机等均可使用校园"一卡通"。我校实行学生宿舍标准化管理,新生入学时需缴纳一定的费用,用于统一购置生活必需品,包括盖被、垫被、被胎、被套、床单、草席、枕芯、枕套、枕巾、枕席、蚊帐、热水瓶、搪瓷盆、口杯等。各宿舍楼有专人管理,负责打扫楼道卫生,并按时收洗、更换被套、床单。

-
本科专业
[旅游大类]
  • 酒店管理
专科专业
[制造大类]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数控技术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
  • 汽车电子技术
[土建大类]
  • 环境艺术设计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文化教育大类]
  • 应用英语
  • 应用日语
  • 应用德语
  • 应用韩语
[旅游大类]
  • 涉外旅游
[电子信息大类]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软件技术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
  •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应用电子技术
  • 微电子技术
  • 通信技术
  • 移动通信技术
  • 通信网络与设备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 广告与会展
  • 影视动画
[财经大类]
  • 财务信息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营销与策划
  • 电子商务
  • 工商企业管理
  • 物流管理
  •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
  • 电子商务
百度百科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知乎评价

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