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9年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曲久辉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现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余亩。
学校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9个,本科专业75个、高职高专专业50个,有34个区内一本招生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4000余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类别,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7大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750余人,博士生导师52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计划等国家级高层次专家、人才40余人次;广西“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卓越学者、优秀专家、优秀教师、杰出科技人才、“十百千人才工程” 、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学校还聘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arold Kroto为名誉教授,一批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有7个学科领域、5个本科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共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6项,包括: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精品课程4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得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97项。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1项、参与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最近两届获奖62项,其中特等奖4项(参与1项)、一等奖12项。近年来,承担省级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300多项。教师主编、出版教材200多本,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4本,自治区级获奖教材6本,21世纪系列教材18本,其它优秀、规划教材43本。获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7项。
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重点学科24个(其中5个为优势特色学科),广西区政府院士工作站6个、广西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并被认定为“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600余项,其中“973”前期专项、“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余项,2016年实现国家优青项目零的突破。自2013年以来,每年科研总经费均在亿元以上,2018年,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
学校早在1987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实现了广西在此奖项的突破。近年来,获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科技奖励54项。获专利授权370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广西第二所知识产权工作试点高校,连续7年被评为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为全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全国、广西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创业园投入使用,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有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规范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总分连续九届位居广西高校第一,在数学建模、英语竞赛、地质技能、结构设计、电子设计、广告设计等各类竞赛中成绩卓著,近年来获省级以上各类奖励达4260余项,数学建模、英语竞赛、西门子智能制造大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等竞赛中共获得全国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21项。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救人英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等一批先进典型。
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2009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19年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
学校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与50余所高校签订了留学生交换、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协议,共派出到国外访学、留学的学生2000多名;承办了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交流会;由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设在学校的FGA考点考试通过率连续5年名列世界各考点第一,被国际珠宝界传为佳话。累计接收了各类留学生5600余名,留学生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新HSK)的平均通过率达95%以上,成功举办了在华吉尔吉斯留学生文化节、“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发展校长论坛。
如今,学校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连续获得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自治区文明单位、绿色大学、和谐校园、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独具桂工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步彰显,校园呈现一派和谐美丽的新气象。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加强“双一流”建设为龙头,围绕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凸显办学特色,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构建高水平队伍为保障,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锐意进取、拼搏实干,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数据截止到2020年3月11日)
学校位于桂林市区
,
距离市中心约
4
公里,交通方便,乘坐
10
路公交汽车可以直接从火车站到学校门口,距离机场约
50
分钟车程。
学校座落在桂林市著名的屏风山脚下,有石板路直通山顶。从屏风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桂林市区。学校西依漓江,南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评定的顶级
AAAA
学校新校区位于桂林市雁山区,风景秀丽,交通方便,有公车通往新老校区,有全日制在校生
27000
多人。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农
7
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有桂林屏风和雁山、南宁分校安吉和扶绥四个校区,现有校园面积
3005
亩,规划总面积达到
4000
亩左右。
住宿费按1200元/生·学年统一预收,入学后再根据实际住宿条件和收费标准结算。凡入住装有空调宿舍的,根据自治区物价局相关规定,收费标准在原住宿标准基础上上浮150元/生·年。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金属材料工程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自动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网络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土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测绘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地质类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风景园林
- 生物工程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质工程
- 英语
- 日语
- 广告学
- 商务英语
- 社会工作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物理学
- 应用化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地理信息科学
- 应用统计学
- 地质学类
- 工程管理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市场营销
- 会计学
- 行政管理
- 物流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旅游管理
- 酒店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动画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数控技术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市政工程技术
- 工程造价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 建筑工程技术
- 冶金技术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工业分析与检验
- 应用化工技术
- 通信技术
- 应用电子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电子商务
- 装潢艺术设计
- 电脑艺术设计
- 会计
- 证券投资与管理
- 电子商务
-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
- 工程测量技术
- 选矿技术
- 岩土工程技术
- 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