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4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9%(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206人,占82.9%。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0000余人(含外国学历留学生1177人),其中本科生20077人、硕士研究生16232人、博士研究生3993人,本研比约为1:1。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IQA)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发起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获第六、七、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3个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11专业(13个项目)入选国家卓越教育计划。29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双语示范性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6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坚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牵头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获“国创计划十周年”最佳组织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优秀组织奖。2018年,学校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大赛中取得6金2银的成绩,获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获评“先进集体奖”,金奖数和获奖总数全国第一。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7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4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近50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学院,并获批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2016年2月,分校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分校现已开设16个专业,有在校生4000余人、教职员工360余人,分校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80%以上。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厦门大学成功举办“美好青春我做主”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走进厦门大学活动与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展示中国形象、福建成就、厦门魅力、厦大风采,受到各方高度肯定。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9700多亩,其中思明校区近2600亩、漳州校区2500多亩、翔安校区3600多亩、马来西亚分校约9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0多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纸质图书馆藏434万册、电子图书703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12亿元,仪器设备总值38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中共厦门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进一步深化了厦门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建校百年之际,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跃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迈进。
(以上数据截至2019年3月31日)
厦门,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素有“海上花园”、“海上明珠”的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海港风景旅游城市,以独特的地域文化、秀丽的自然景观,四季如春的海洋性气候,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进程,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厦门源远流长的闽南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的交融,构成了海滨城市独特的景观。淳朴热情的民风,温馨的生活情调,是世界最适宜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城市之一,流连于这座城市,你可以阅读这个城市在中外文化交融的历史。
厦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民生产总值居中国大中城市前列,海、陆、空交通便捷,现代通讯设施发达,金融、保险及其他保障体系健全,有着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生活秩序。是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城市。在 2005年3月公布的2005年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九。
厦门获得的殊荣:“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气候: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 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市树:凤凰木 |
![]() |
市花:三角梅 |
![]() |
市鸟:白鹭 |
![]() |
![]() |
![]() |
![]() |
餐饮服务:
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承担着全校 5 万名师生的日常供餐任务,所属的 12 间学生餐厅(校本部 9 间、漳州校区 3 间)皆为公益性餐厅。中心有近 1400 名素质优良的员工,有本专科以上学历 43 人,高级烹饪技师 2 名,技师 1 名,高、中、初级厨师百余名,公共营养师 35 名。中心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以“三统一、三自主”为管理模式,以“多种经营、多层次服务”为理念,注重全国各地口味菜肴的制作,每天有上百种菜肴可供挑选。每间餐厅配备了清洁卫生的不锈钢餐具。中心设置食品化验室,检测食品原材料、餐厅餐具盛具、水质、空气质量等,确保卫生安全。同时,学校对全日制本科生实行米饭补贴的政策,体现了学校对同学的人文关怀和培养同学节约、平等、感恩的意识。
厦大餐饮以规范的管理、良好的施舍、优质的服务、可靠的卫生条件和特有的“厦大餐饮”文化受到师生的好评。 2006 年 12 月中心获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009 年度荣获“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单位”。

学生公寓
近年来,我校加大学生公寓建设及改造投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保障发展了学生住宿需求,在日臻完善学生公寓硬件设施的同时,采用分区分类安置学生住宿办法,以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为住宿学生创造安全有序、文明整洁、温馨祥和的住宿环境。
目前,全校现在投入使用的学生公寓楼共计 119 栋,可容纳 4 万名各类学生住宿。其中,分区布局为:①校本部学生公寓 41 栋,全部具备学生公寓条件,可容纳 12000 余名各类学生住宿;②海 韵学生 公寓(与校本部老校区有隧道相连) 15 栋(含新增海韵一期 8 号楼 44 间宿舍),可容纳 8000 余名学生住宿,主要安置以硕士生为主体的住宿学生;③漳州校区学生公寓 63 栋,现住学生 23000 余名。
全校已基本实现学生住宿“ 4 -2 -1 ”的目标(即本科生 4 人一间,硕士生 2 人一间,博士生 1 人一间)。
住宿条件:
学生 公寓楼按相关 标准建造,实现住宿功能区分,通讯、网络入户,配用组合式家具及智能化用电管理等;宿舍区的洗浴、洗衣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备,日臻完善;每间宿舍都安装空调;并在全国高校首创为学生提供免费饮用开水。学生公寓均实行园区封闭式管理,并采用智能卡门禁管理系统,利于住宿学生乐学安居。
所有学生公寓楼,实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实施标准化保洁、绿化、 维序 、维修作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倡导学生民主参与、自律管理、自助服务,共同营造文明、整洁、安全、温馨的“学生之家”。
住宿标准:
现有 4 人间、 2 人间、单人间(供博士生住宿)、少量 5 - 6 人间宿舍供各类学生住宿;住宿收费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分别为 800 - 1200 元 / 学年(详细标准请向财务处索取)。
- 临床医学
- 预防医学
- 中医学类
- 护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历史学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类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通信工程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科学
- 建筑类
- 建筑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英语
- 俄语
- 德语
- 法语
- 日语
- 新闻传播学类
- 新闻学
- 法学类
- 政治学类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社会学
- 人类学
- 数学类
- 物理学类
- 化学类
- 海洋科学类
- 生物科学类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行政管理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财政学
- 金融学
- 音乐表演
- 音乐学
- 美术学
- 绘画
- 药学
- 药学